(通訊員??韓強、高瀅、秋景舒)東北的夏天本應是涼風習習,但今年卻迎來了一場罕見的高溫“突襲”。35℃以上的熱浪持續席卷黑龍江、吉林、遼寧等地,部分地區甚至創下六年來的最高溫紀錄。空調負荷激增、用電需求攀升,電網迎來年度“大考”。在這場與高溫的較量中,三峽能源黑龍江、吉林、遼寧區域積極落實公司迎峰度夏工作部署,全力保障電力安全穩定供應。各場站以安全生產為抓手,切實落實各項工作,運維人員頂著烈日檢修設備、連夜搶修線路隱患、開展巡視巡檢等,用專業與汗水守護著千家萬戶的清涼。
吉林大安海坨風電場當班運維人員張哲實,每天清晨就帶著紅外測溫儀開始巡檢。高溫下,變壓器和SVG設備是最怕“中暑”的部件。“SVG散熱風扇清灰必須要定期做,溫度超過規定值就得排查原因。”他指著監控屏幕上跳動的數據說。為了減少設備停機時間,運維團隊采用“遠程監控+人工巡檢”雙保險,甚至將檢修窗口安排在小風天溫度較低的時段。
300公里外的遼寧開原風電場,一場全場停電檢修正在緊張進行。運維人員對風電場的所有關鍵設備進行了全面細致的檢查。“風機就像人,高溫天更容易‘疲勞’,必須提前‘體檢’。”他們的目標很明確:在用電高峰來臨前,確保所有設備“零缺陷”投運。
而在遼寧葫蘆島風電場,烈日炙烤著大地,風機葉片在藍天映襯下緩緩旋轉,源源不斷地輸送著清潔能源。“現在環境溫度和負荷都比較高,巡視時要特別關注主變的油位、油溫和聲音變化。”運維團隊巡視時關注主變運行狀態,每天,按照計劃需要開展全站設備全面巡視。等到午后陽光稍弱,運檢人員便戴上安全帽、攜帶檢測工具,走進設備區開始地毯式檢查。從高大的風機到細小的散熱風扇,從主變到電纜接頭,每一處細節都逃不過他們的眼睛。“每一處細節都可能影響發電效率,我們必須做到萬無一失。”一名運維人員說道。
在黑龍江肇源寧升光伏場站,漫天飛舞的柳絮成了發電效率的“隱形殺手”。檢修長宋井磊帶著團隊開展“柳絮狙擊行動”:清理逆變器濾網、封堵電纜溝縫隙,甚至修剪場站周邊柳樹。“柳絮堵塞散熱孔會導致設備過熱,一度電都耽誤不起。”烈日下,他們的工服被汗水浸透,卻為場站換來了發電效率的提升。
與此同時,黑龍江泰來湯池光伏電站運維人員郭超正懸在15米高的電桿上,緊急更換傾斜的絕緣子。“高溫會讓導線膨脹,固定件松動就可能引發短路。”他和同事們在農電線路停電的短暫間隙,完成了12處隱患治理。身后的光伏板在烈日下泛著藍光,仿佛一片“能量海洋”。
高溫下的堅守,離不開背后的“溫情力量”。東北區域各場站后勤團隊每天會熬制綠豆湯、準備冰棍,還貼心地為運維人員配備藿香正氣水等防暑降溫物品。“設備要降溫,人更要防暑。”食堂阿姨的話樸實卻暖心。
一名來自大安海坨風電場年輕員工張龍笑著說:“喝了食堂準備的冰鎮綠豆湯,我能再爬三臺風機!”
“迎峰度夏沒有‘暫停鍵’。”一位從業15年的風電人擦拭著額頭的汗水說,“但看到風機轉起來、電燈亮起來,就覺得值了。”
入夏以來,東北區域新能源項目為電網輸送了超5億千瓦時的清潔電力。這些數字背后,是運維人員被曬脫皮的脖頸,是24小時值班人員熬紅的雙眼,是后勤團隊凌晨5點熬制的第一鍋綠豆湯……
從風電場到光伏電站,從遼寧葫蘆島到黑龍江肇源,三峽人以匠心精神守護著每一度電的穩定輸送。他們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,用專業與堅守,寫就了一份充滿“風光”力量的東北答卷,為東北地區電力保供和清潔能源事業貢獻力量。